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(International Children's Day)。为了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益,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,决定将每年6月1日作为国际儿童节。1950年4月,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又通过决议,号召下属妇女组织在保护儿童生命免受新战争危险、要求削减军事预算和增加儿童健康与教育费用的口号下,纪念国际儿童节。
此后,每年的6月1日,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,来纪念这一节日。新中国成立后,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规定,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。
儿童面临的问题
自国际儿童节设立以来,世界大多数国家、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以促进儿童保护、福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。然而,在国际儿童节设立50多年后的今天,战争、饥饿、疾病依然威胁着儿童的生存。据统计,在近几年的战争中,受伤害者儿童多于士兵。据美国报纸报道,自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至今,伊拉克已有10多万人死亡,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。刚果(金)是世界上娃娃兵现象最严重的7个国家之一。据联合国驻刚果(金)特派团估计,从1998年这个国家爆发战乱以来,至少有3万名未成年人被迫或者自愿加入各种武装集团,成为杀戮者、苦力或者性奴隶。
贫困、疾病也阻碍着儿童的正常成长。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显示,在发展中国家,每天约有4万名儿童因食品匮乏而死亡。另外,艾滋病的流行也使无数儿童受到伤害。目前,在全球403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,有230万是15岁以下的儿童;在2005年新增的感染者中,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达70万。
贫穷还使成千上万的儿童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,被迫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。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《2006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》统计,在发展中国家有1.71亿儿童在条件恶劣、危险的工厂、矿井中工作;全世界大约有840万儿童被迫从事性服务和奴隶般的工作。
儿童代表世界的未来,为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,国际社会在消灭战争、消灭贫困、消除童工以及保护儿童免受艾滋病侵害等方面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。
中国抗日儿童团的儿童节
硝烟中的童年难免痛苦和愤怒,但苦难的童年也有明快和热情。中国抗日儿童团的建立,让那时山里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节日——儿童节,不过,那时的儿童节是4月4日。
抗日战争中,中国的晋察冀边区有数以十万计的抗日儿童团员,其中包括著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,后来解放战争中的先烈董存瑞,还有更多的儿童团成员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,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骨干。
老儿童团员回忆说,到儿童节这天,只要日本人不来“扫荡”,县里、区里都要组织活动,开大会。有时举行唱歌比赛,有时组织操练,几个村的儿童团还较着劲,看谁歌唱得好,操练得整齐,得了优胜还有奖,奖品是铅笔等。
为提高对付敌人的本领,军事训练也是儿童团的一个重要内容。边区组织夏令营,把儿童团的骨干集中起来到深山进行训练,他们学打枪、学刺杀、学埋地雷,还进行拉练,搞防空演习。
为提高反“扫荡”能力,儿童团还组织过“冲锋月”活动,将孩子们每天晚上都集中起来,住在一起,半夜进行紧急集合,打背包、越野跑。